身體時冷時熱是怎么回事
導讀:身體時冷時熱是怎么回事?在我們生病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身體時冷時熱的癥狀,這種情況下會讓很多患者十分的納悶。那么身體時冷時熱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1、身體時冷時熱是怎么回事
這種忽冷忽熱的感覺,中醫常稱為寒熱往來,多見于少陽病、瘧疾等病癥,還可能見于體內有淤血的情況等。建議做一下血常規、尿常規、血沉等檢查,以明確原因,排除感染的可能性,以便及時進行治療。
2、身體時冷時熱是什么原因
2.1、休息和睡眠
安排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室內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嘩、過于吵鬧;室溫以20℃左右為宜,如果屋里干燥,應灑些水或使用加濕器;室內不要門窗緊閉,要保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要防止煙塵,切忌在室內抽煙。
2.2、飲食
發熱容易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引起孩子的食欲下降。因此,此時不能強求進食,而應減少食量,并增加飲水。
2.3、保持清潔
發燒出汗多,因此勤換內衣,預防受寒顯得格外重要。
2.4、淡鹽水淑口
常常使用淡鹽水淑口,可以保持口腔清潔。
3、身體時冷時熱喝什么藥
3.1、邪居半表半里
方劑:小柴胡湯(《傷寒論》)加減。
藥物:柴胡10~15g,黃芩10~15g,黨參10g,法半夏10~15g,甘草6~10g,生姜4片,大棗5枝。
方義:柴胡透達外邪,黃琴清泄里熱,半夏、生姜和胃降逆,黨參、甘草、大棗扶助正氣,輔佐柴胡透達外邪。
3.2、邪熱入侵血室
藥物: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5g,白術10g,茯苓15g,丹皮6g,梔子10g,薄荷3~6g,煨姜3~6g。
方義:柴胡、梔子清熱散邪,丹皮、當歸祛瘀和血,白芍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薄荷散結,與柴胡配合能疏泄肝氣,又可清解風熱外邪。煨姜溫中。
身體時冷時熱如何緩解
1、搓手
由于手拇指根部(醫學上稱為大魚際)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積。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每日搓搓,對于改善易感冒的體質大有益處。其方法是: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搓法恰似用雙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樣。一只手固定,轉另一只手的大魚際,兩手上下交替。兩個大魚際向相反方向對搓,大約搓一到兩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這樣做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新陳代謝,所以能增強體質,故而不易感冒。
2、按摩鼻翼
兩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兩側。每日上下午各按摩15-30次,以局部紅、熱為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環,促進粘膜細胞分泌,并通過纖毛的“定向擺動”,將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謝物排出體外。
3、穴位按摩
用雙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后,再用魚際穴周圍的肌肉發達區,揉搓鼻腔兩側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區。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發熱,使這兩個區域的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這樣可預防風寒侵入,拒敵于大門之外。
身體時冷時熱吃什么好
1、蘿卜蔥白湯:蘿卜1個、蔥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將蘿卜煮熟再放蔥白、姜、煮剩一碗湯。連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香菜湯
芫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洗凈,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蕪荽,飴糖攪拌后蒸10分鐘,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發汗透表,治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
3、白蘿卜蜂蜜
大白蘿卜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發汗散寒、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4、鮮梨貝母
鮮梨500克、貝母末6克、白糖30克。將梨去皮剖開,去核,把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內蒸熟。早晚分食,清熱化痰,散結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癰。
5、蘿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蘿卜1個、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陳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鐘,日飲湯2次;下氣消痰,治咳嗽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