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減三健,你會距離健康更近一步!
“三減三健 全民行動”。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善亞健康,減少患病的風險。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開門六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提倡減鹽、減油、減糖,飲食上以清淡為宜,就距離健康更近一步。
然而吃慣了重口味,該如何減少這些調味品,有何妙招呢?
我們每天使用油鹽糖的量與推薦量的對比
1、每天用定量鹽勺 注意藏鹽食物讓你重口味
吃得太咸,可使血壓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質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那么我們該吃多少鹽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3歲幼兒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
我們對于食鹽的量比較模糊,也不便于量化,只是憑感覺或者口味添加食鹽,即使知道每日食鹽攝入量,做飯時也不可能用天平或者秤稱量。為了防止吃太多鹽,一直建議使用定量鹽勺,使用2克定量鹽勺時,每一平勺食鹽量為2克。
多用鹽勺定量,每天6克鹽
另外,除了少吃鹽外,還建議選擇低鹽醬油,減少味精、雞精、豆瓣醬、沙拉醬和調料包用量。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其實,少放5%-10%的鹽并不會影響菜肴的口味。
另外,還要少吃榨菜、咸菜和醬制食物、高鹽的包裝食品,比如熟食肉類或午餐肉、香腸和罐頭食品,這類食品含鹽量都不少,建議選擇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蛋類。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雖然嘗起來感覺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較多的不可見鹽,建議少食用“藏鹽”的加工食品。
在減少吃減量過程,味覺對咸味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也就是說慢慢會習慣清淡口味。
2、全家用油只從控油壺取用 不食用菜湯或湯泡飯
與豬油、黃油相比,烹調油多數是植物油,但一樣會含有比較多的脂肪。而過多脂肪攝入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所以,即便是植物油也要控制量。
盡量多用有刻度的油壺,每人每天的用油量為25-30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一家三口,大約每天就是75-90克油,把全家每天應食用的烹調油倒入帶刻度的控油壺,炒菜用油均從控油壺中取用,堅持家庭定量用油,這樣便能比較輕松和準確地控制用油總量。
在超市購買食品時,選擇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平時外出就餐時,少吃或不吃如炸雞腿、炸薯條、炸雞翅、油條油餅等油炸食品。值得注意的是,烹飪菜品時一部分油脂會留在菜湯里,因此也建議不要喝菜湯或用湯泡飯吃。在超市購買食品時,選擇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3、每天糖控制在25克以下 白開水代替含糖飲料
飲食中的糖是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過多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
含糖飲料是兒童青少年攝入添加糖的主要來源,建議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用白開水替代飲料。嬰幼兒建議喝白開水為主,制作輔食時,也應避免人為添加糖。人體補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飲用白開水。在溫和氣候條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飲用1700mL(約8.5杯)水,女性最少飲用1500mL(約7.5杯)水。
減少食用高糖類包裝食品,建議減少餅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在加工過程添加糖的包裝食品的攝入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