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館酸梅湯爆火!并非人人適宜!
九月,除了“醬香拿鐵”,酸梅湯也非常火爆。近日“中藥零食”突然走紅網絡,登上熱搜,許多年輕人開始效仿拿著藥方中醫館買酸梅湯、買藥膳。省健康宣教中心提醒并非人人適宜。
并非人人適宜
面對中藥零食,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雖然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但是對于中醫或者中藥卻是無條件的信任,從而忽視了中藥的本身藥性,還有自身體質。如何選擇中藥零食,你需要知道的還有很多。
吃中藥零食因人而異
中藥零食,通常是指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其中的中藥成分是經衛生部門規定的藥食同源范圍內的可添加物品。中藥零食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偏方,嚴格來說還是一種食品。最常見的此類食品主要有龜苓膏、阿膠棗、黑芝麻糊、茯苓餅、薄荷糖、酸梅汁、涼茶等。
很多人熱衷于購買此類零食,將其作為日常營養食品,但由于對食品營養認識的誤區,導致不少人盲目食用,從而對身體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中藥零食含有中藥材成分,中醫用藥講究辨證、因人而異,一種藥材并不能適用于所有人群。這是因為中藥零食的主要成份中藥作為“藥”,既有特定的藥理功效又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提醒大家,吃中藥零食并非人人適合,也要辯證、因人而異。
常見中藥零食食用注意事項
-阿膠棗-
阿膠棗就是添加了阿膠的紅棗。阿膠和紅棗都有滋陰、養血、補血的作用,很受女性朋友的喜愛。阿膠棗的確有補益的作用,對于氣虛或血虛的人有一定好處,能改善面色蒼白、渾身沒勁、經常犯困等癥狀。但阿膠棗偏溫性,對體內有濕熱的人不適合。如果舌苔厚、膩、黃,大便干燥,愛上火,那就應少吃阿膠棗。
-龜苓膏-
所含的中藥成分是龜板和土茯苓,由于具有清熱、解毒、祛濕的保健功效,再加上入口滑滑潤潤,很受歡迎。不過,龜板屬寒性,脾胃虛弱者、痛經的女性應少吃,孕婦慎用。另外,吃完龜苓膏別馬上喝茶。
-涼茶-
如今的年輕人心理壓力大,再加上大魚大肉、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讓一類以“去火”為賣點的涼茶飲料很是暢銷。這類飲料里添加的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藥成分,基本上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于血壓高、眼睛干的人來說,涼茶非常適合;不過,胃腸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喝了,否則只會讓癥狀加重。
-姜糖-
姜的藥用價值很受中醫推崇,有暖胃、驅寒的作用。患有風寒感冒或容易暈車的人,身邊備些姜糖,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因為姜的溫性大,對于嗓子疼、眼睛干、大便干、愛上火的人就不適合了。這個道理也適用于人參糖,雖然人參補氣效果好,但由于溫性大,也不適合體質熱、火大的人。
-茯苓餅-
茯苓藥性平和,基本適用于所有體質的人,可以放心吃。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對于四肢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有一定的食療價值。但一些茯苓餅中有蜂蜜、白砂糖等原料,導致其中含糖量較高。因此,血糖偏高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消化不良者也不要多吃。
-薄荷糖-
薄荷糖,由于其中所含薄荷成分很少,另外人們一般只會含幾粒潤潤喉,不會產生明顯的藥物作用。
-陳皮-
陳皮具有消食、行氣、祛痰、理脾的功效,陳皮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對于保護心血管有一定的作用。陳皮還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一些病人在服藥期間可能會口干,吃一些陳皮可以很有效地緩解,生津止渴。
經過加工的蜜餞陳皮,特別是九制陳皮由于其加工工藝和方法,使得其中含鹽量較高,腎病患者和高血壓患者都要留意,不要過量食用導致鈉鹽攝入過多。建議陳皮每天食用量不超過30g,沒有經過加工的藥用陳皮用來泡水喝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