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睡眠無法緩解的癌因性疲乏,不妨試試這幾種中醫藥療法
一.癌因性疲乏的定義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癌因性疲乏與普通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不能通過休息和睡眠緩解,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癌因性疲乏對于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康復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癌因性疲乏西醫治療現狀
對于輕度癌因性疲乏的治療,西醫主張進行非藥物干預,包括心理干預、適當運動、康復鍛煉、改善睡眠、營養咨詢等措施;對于中、重度的癌因性疲乏,可采取相對應的藥物治療,主要藥物有促紅細胞生成素、低劑量哌醋甲酯、安非他酮、抗精神類藥物等。
三.癌因性疲乏中醫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癌病日久傷氣、傷血;肺氣虛,則津液不布,水道不通;脾氣虛,則氣血生化無源;心氣虛,則無以推動;腎氣虛,則攝納無權。因此,中醫多從脾腎兩虛、氣血兩虛、肝郁脾虛三方面進行治療。
1.中藥治療
如中藥復方治療中,組方多以補虛、扶正、培本為主,臨床中應用人參養榮湯加減、健脾益氣方加減、當歸補血湯加減、沙參麥冬湯加味治療CRF,均獲得不同程度的療效。
2.艾灸治療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補虛的功效,其在燃燒的過程中,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系統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現代研究結果表明,艾灸治療能夠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有效緩解CRF。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還可選擇隔姜灸、火龍灸、溫灸等不同的灸法,常選擇的穴位有氣海、關元、中脘、神闕、足三里、命門等。
3.中藥足浴
通過選配適當的中草藥煎煮成藥液浸泡、浴洗雙足,達到疏通雙足經絡,使機體氣血運行通暢的作用。對于腫瘤患者來說,足浴具有緩解疲乏癥狀、改善睡眠狀況、改善胃腸道功能、改善患者術后下肢水腫及化療后的末梢神經炎等作用。
4.穴位療法
①穴位按摩具有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緩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可取太陽、風池、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穴位,每穴按壓1~2分鐘,每晚1次。
②穴位貼敷也是常用的中醫特色療法之一,可將適合患者體質的中藥用蜂蜜和溫開水調和成膏狀,貼于肺俞、脾俞、腎俞、關元、氣海等穴位,起到整體調節、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的作用。
5.導引功法
研究發現太極運動不僅能改善癌癥患者身體疲乏感,還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量。八段錦作為中醫傳統保健功法之一,有助于疏通經絡氣血、調節臟腑功能,對CRF有緩解作用,還可改善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和睡眠質量。
6.刮痧療法
刮痧能起到疏通經脈,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作者:全薇怡尹雙勤)
來源:云南省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