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HPV知曉日 | HPV感染就會癌變嗎?
2024年3月4日,第七個國際HPV知曉日
2018年起,國際乳頭瘤病毒學會將每年的3月4日定為“國際HPV知曉日”,旨在呼吁公眾關注和了解HPV及其危害,盡快消除HPV病毒引起的宮頸癌等疾病。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中第四大最常見的腫瘤以及第四大導致女性罹患癌癥死亡的原因。全球每年有50萬的新發病例,每年因為宮頸癌死亡26萬人,中國每年新發的病例數占了全球的28%。它起源于宮頸上皮內病變,是世界上唯一已知病因的腫瘤性疾病,它不同于其他惡性腫瘤,有一個明確的病因,它是通過長期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的持續感染所引起的。且宮頸的癌變歷程比較漫長,從癌前病變發展至惡性腫瘤,起碼需要5-10年的時間,所以為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我們可以通過HPV疫苗接種及宮頸癌篩查實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宮頸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就是我們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手段。通過篩查發現宮頸異常的病變,也就是平時說的癌前病變,早期治療和干預就能防止病變進展成為宮頸癌。
溫馨提示廣大女性朋友,定期到醫院進行宮頸的防癌篩查。
HPV感染會不會轉變成癌?
宮頸癌的發生與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密切相關。HPV又稱為“人乳頭瘤病毒”。這種病毒是比較常見的,HPV的致病性與它的亞型有關,目前已發現超過200種,而其中約40種亞型可感染生殖道。
按照它們致病的能力,可劃分為2類:
一是高危型,如HPV16、18型,它們的持續感染會引起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宮頸癌。
二是低危型,如HPV6、11型一般與惡性病變無關,但常引起生殖道疣。據目前研究報道,約80%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過HPV,男性也可能感染HPV。它可以通過性接觸、類似性行為及間接接觸傳播。
感染HPV≠會得宮頸癌。感染了HPV的人,大約90%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在1~2年內清除HPV。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才可能導致宮頸癌,比如,高危型HPV-16和HPV-18持續感染引起的宮頸癌,大約占所有宮頸癌的70%。
HPV疫苗有哪幾種?
目前國內已上市的HPV疫苗有三種,根據其可預防的HPV病毒亞型數量,可以分為二價、四價與九價HPV疫苗。這個“價”越高,代表可預防的HPV病毒亞型越多。
二價HPV疫苗:主要針對HPV16以及18兩種型別的HPV病毒的預防。在我國,約80%的宮頸癌是由HPV16和18所致。
四價HPV疫苗:在二價疫苗的基礎上增加了HPV6、11兩種型別,這兩種病毒亞型可以導致90%的肛門和生殖道疣。
九價HPV疫苗:九價HPV疫苗可以預防6、11、16、18、31、33、45、52、58九種高危型HPV病毒感染誘發的宮頸病變,對宮頸癌的預防效果可達90%以上。
接種疫苗前的具體要求
HPV疫苗接種最好是在女性有第一次實質性性接觸之前。雖然建議在有性行為前接種效果最好,但這并不意味著有性行為后接種就無效了。實際上,有性行為后會大大增加感染HPV的風險,理論上是更應該接種HPV疫苗的,預防之后可能感染的HPV,以減低因持續感染而演變成子宮頸癌的幾率。
已經接種過二價疫苗或者四價疫苗的人,也可以再次接種九價疫苗。具體打什么疫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若有需要接種兩種疫苗,間隔時間應在1年以上。
打了疫苗就不會得宮頸癌?
目前HPV疫苗只針對部分亞型,并不能覆蓋全部,所以并不是接種HPV疫苗后就一勞永逸,宮頸癌篩查仍然非常重要。在疫苗問世前,預防宮頸癌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宮頸篩查,即通過檢查宮頸的脫落細胞以及進一步的檢查來發現早期宮頸病變并予以治療來實現。所以對于大部分女性來說,宮頸癌篩查更能預防宮頸癌的發生。而疫苗的問世使宮頸癌的預防手段更加全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