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骨”健康 中西醫專家支招:科學鍛煉遠離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許多老年人直到骨折后才意識到骨骼健康的危機。為幫助老年群體科學預防骨質疏松,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疼痛科張怡主治醫師結合臨床經驗,詳解如何通過鍛煉為骨骼“上保險”。
鍛煉如何為骨骼“充電”?
張怡解釋,鍛煉對骨骼的益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機械應力激活骨細胞:散步、太極等運動產生的壓力能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加速骨基質合成,增加骨密度;
2.肌肉力量保護骨骼:強健的肌肉能減少跌倒風險,同時肌肉收縮牽拉骨骼,促進骨骼代謝;
3.調節代謝與激素:運動促進鈣質沉積,并刺激分泌骨生長相關激素,延緩骨質流失。
適合老年人的“健骨”運動方案
作為很有臨床經驗的醫生,張怡還為中老年制定了“健骨”運動方案:
1.散步:溫和刺激,強健下肢
每日30-60分鐘、每周4-5次的散步,能溫和刺激髖部和腿部骨骼,增強骨密度。建議選擇平坦路面,速度以“能邊走路邊聊天”為宜。
2.太極拳:平衡防摔,護脊養骨
太極拳動作柔緩,通過重心轉換增強腰背和腿部肌肉力量,提升平衡能力。每日練習20-30分鐘,可降低摔倒風險,保護脊柱健康。
3.廣場舞:趣味健骨,身心雙益
節奏適中的廣場舞能鍛煉全身骨骼,改善心肺功能。建議每周跳3-5次,每次30-45分鐘,既能增強骨密度,又能通過社交活動改善心理狀態。
特殊人群如何安全鍛煉?
對于身體較為虛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張怡醫生建議選擇水中運動如水中散步、水中太極。她解釋:水的浮力減輕了關節壓力,同時提供了足夠的鍛煉強度,對心血管系統負擔較小,能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活動度,對骨骼也有一定刺激作用。張怡補充:“平衡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可以從站立訓練開始,逐步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
警惕運動損傷,科學應對是關鍵
老年人鍛煉時易出現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或跌倒骨折。張怡醫生提醒:要選擇適宜項目,避免過度蹲起、爬樓梯;運動前充分熱身5-10分鐘,活動關節、拉伸肌肉;若鍛煉中突發骨骼或關節疼痛,應立即停止并冷敷;若持續加重,需及時就醫排查骨折風險。
誤區澄清:補鈣≠骨骼健康
“許多老人認為只要補鈣就能防骨質疏松,其實缺乏鍛煉的骨骼會加速鈣質流失。”張怡強調,科學鍛煉與補鈣、曬太陽同樣重要,三者結合才能有效守護骨骼。長期以來,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疼痛科門診一直開展骨質疏松防治,為老年人提供血鈣檢測、個性化運動指導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服務。張怡呼吁:“預防勝于治療,早行動才能讓晚年‘骨氣’十足!”
小貼士:6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高風險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骨質疏松藥物干預。
科室介紹|外科
我院外科從1974年開始組建成立,現有醫護人員30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6人,住院醫師1人;主管護師8人,護師6人,護士4人,疼痛專科和肛腸專科是我院外科下轄的兩個重點專科。
疼痛專科擁有專門的專家團隊及先進的設備,主要治療項目如下:各種頭痛、頸肩腰腿痛、關節痛、痛風、風濕類疼痛、癌性疼痛等,科室除采用藥物治療外、開展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如神經阻滯療法、射頻治療、臭氧治療、椎間盤溶盤、切吸、椎問孔鏡、椎體成形等微創手術,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為患者創造無痛輕松生活,是我們疼痛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目標。
肛腸專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和各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小、術后恢復快的特點。擅長治療各種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周膿腫、肛門狹窄、直腸息肉等疾病。開診以來已診治了上萬例患者,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
科室位置:醫院主樓五樓
電話:0871-65711361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