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看過來,這樣“坐月子”最科學
“坐月子”是醫學上產褥期的通俗叫法,是產婦從胎盤娩出至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所需要的時間,通常為42天(6周)。坐月子非常重要,是產婦身體恢復最關鍵的一個時期。
月子期間調理得當,不但有利于新媽媽的身體恢復,還會為以后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月子里應該如何調理身體呢?新媽媽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原則一:舒適環境
新媽媽和寶寶居住的房間應該溫暖、安靜、整潔、光線充足,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每天開窗通風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注意不要冷風直吹,室溫以自己感到舒適為宜。
原則二、合理飲食
新媽媽在月子期間最重要的事是加強飲食對身體的調理,補充營養,但并不意味著要一味地吃雞鴨魚肉及各種保健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才是正確的飲食之道。月子里新媽媽應該多吃高蛋白、高熱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喝水,促進身體恢復,保證盡快下奶并且乳量充足。由于新媽媽在生產時會有大量出血,因此,還要注意多食用一些補鐵補血的食物。
原則三:注意休息
休息是坐月子的頭等大事,產婦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證產后體力的恢復。然而,照料剛出生的寶寶、傷口疼痛等因素,都會影響新媽媽的睡眠質量和時間。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安排好睡眠時間,并且一有時間就抓緊休息,學會和寶寶同步睡眠,不要讓自己過度疲勞。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避免因過度疲勞而影響心情,使身體更快恢復,也能確保充足的奶水。
原則四:適量運動
坐月子并不等于整天臥床休養,新媽媽產后早運動能促使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恢復;加快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鍛煉腹壁和盆底肌肉;促進腸蠕動,增加食欲。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都要盡早下床活動。堅持在月子里進行必要的身體鍛煉,做一些產后健身操,可以很好地恢復體質、體型。產婦如有大出血、發燒、嚴重合并癥與并發癥,會陰嚴重裂傷等異常情況時,不宜做產后家庭訓練。
原則五:保持清潔衛生
新媽媽可以和往常一樣, 正常梳頭、刷牙、漱口,擔心牙齦問題,可用軟毛刷和溫水刷牙漱口。保持會陰部清潔,勤換會陰墊;側切者盡量選擇健側臥位;保持皮膚清潔,衣著寬松、舒適,勤換洗,產后6周內避免盆浴、性生活。要注意,未愈合的會陰及腹部傷口不要沾水。
原則六:健康心理
由于產后雌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分娩的疲勞和痛苦,產后對寶寶的擔心、生活環境、家庭關系的變化等,使新媽媽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嚴重者可發展為產后抑郁癥甚至造成嚴重不良結局。這段時期,家人的理解陪伴和家庭事務的分擔對新媽媽的情緒宣泄和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坐月子期間,新媽媽避免情緒緊張,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促進身體恢復,也對寶寶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新媽媽要抓住產后恢復期這個重要階段,進行科學的體質調養,讓坐月子成為體質變得更好的絕佳機會。衷心希望每位媽媽都能奶水充足并盡快恢復身體,變得更加美麗健康,希望每個寶寶都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