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中之王白扁豆:除濕界的“一把手”,補脾界的“常勝將軍”
一說起豆類,大家第一反應大概都是圓滾滾的綠豆、黑豆、紅豆、黃豆,很少會想到白扁豆。
白扁豆自古以來就是藥食兩用的佳品,早在《名醫別錄》中就有記載。梁代陶弘景稱“其莢蒸食甚美”,明朝李時珍也曾說“嫩時可充蔬食菜料,老則收子煮食”。
補脾界的“常勝將軍”
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若脾失健運,則消化、吸收和轉輸營養物質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納呆、腹脹等癥狀。
白扁豆歸經于脾、胃經,作用于脾胃,從而達到健脾、和中的作用。它甘味,甘能補、能緩、能和,可以幫助消化,調和中焦,從而消除飲食積滯。
此外,白扁豆最值得推薦的點在于,一般健脾的藥都會偏溫或偏燥,對于有些熱象的人可能會加重燥熱,白扁豆補脾胃但不滋膩,能除濕,但又不溫燥。
脾之谷,當之無愧
除了最主要的健脾祛濕外,白扁豆還可以治療白帶清稀如水。
《永類鈐方》中講到:把白扁豆打成粉,用米湯送服,每次兩錢,也就是6克左右,堅持一段時間,白帶就會有所改善。
白帶清稀往往是因為脾虛濕盛、清氣不升導致的,而白扁豆能夠健脾、收濕、利水、解毒,讓水濕從膀胱走,不通過白帶的形式出來。
白扁豆的吃法
1、白扁淮山粥
【材料】白扁豆30克、淮山藥3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將白扁豆洗凈后,加入適量的水浸泡,時間最好4小時以上。
2、將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大火燒開,轉小火30分鐘,隨后加入新鮮的鐵棍山藥丁和大米。
3、大火煮沸,轉小火煮直至粥熟。
4、出鍋前,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常喝此粥,能夠甘溫補脾、化濕止瀉,適用于食少便溏、白帶過多等癥狀。
2、白扁豆水
【材料】帶殼的白扁豆30克,炒焦?;蛘咧苯淤I炒過的白扁豆。
【做法】敲碎以后再加上水,煎煮30分鐘左右,最后再加上紅糖來調味。分次喝下去,一般7~14天一個療程。
【功效】能緩解消化不良,腹瀉、大便溏薄、不成型的癥狀。
3、白扁豆瘦肉湯
【材料】白扁豆50克,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瘦肉洗凈,焯水后切細末,與白扁豆一同放入鍋內燉1小時,出鍋時加鹽即可。
【功效】此湯具有健脾和胃、祛濕的功效,適用于小兒脾虛。
4、扁豆山藥飯
【材料】白扁豆250克,山藥250克,谷芽50克,麥芽50克,粳米500克。
【方法】
1、先將白扁豆洗凈后在水中浸泡一夜;谷芽和麥芽洗煎成濃汁待用;山藥洗凈切片待用。
2、將粳米洗凈后放入鍋中,然后加入山藥片和白扁豆,倒入谷芽、麥芽的煎汁,同時加入適量清水,煮成飯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消食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納呆,食后腹脹,大便溏等癥。
白扁豆食用禁忌
雖然白扁豆能補脾、祛濕、不燥烈,但也不能食用過量,每次不超過50克,否則會導致氣滯,腹部脹痛。
白扁豆含的嘌呤比較高,所以痛風和高尿酸患者一定要少吃,患有瘧疾的人群也不宜食用白扁豆。
白扁豆一定要煮熟才能吃。白扁豆里的凝集素具有一定的毒性,經過煮熟加熱后可以安全食用。
但如果煮得不夠徹底,就很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白扁豆個大肉厚,至少要煮20分鐘,才能把里面有毒的扁豆堿破壞。